13928849888
工厂化水产养殖2.0技术改进升级
1.水资源问题
近些年来生物絮凝技术、物理过滤技术、微生物技术等已应用于水处理技术上,将养殖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低毒的硝酸氮,甚至大幅度降低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含量,尽量减少对养殖鱼体的影响,使养殖水体可进行循环利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循环水处理设备及技术研究,实现水产养殖废水资源化再利用,彻底达到全封闭工厂化水产养殖“零排放”。
2.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相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存在着风险体系监管力度不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消费者认可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不制约着我国水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水产品食品安全事件时刻提醒着我们,应当坚持科学养殖,各个养殖基地都应自觉严禁使用违禁药品,加快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作,只有完善了追溯体系制度,才能更好地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病害防控问题
一般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有高效的消毒环节,在确保补充水源、鱼苗、饵料无特定病原以及规范的生产管理操作前提下,循环水养殖理论上可杜绝特定病害的发生, 同时降低普通病害暴发几率。
4.适用于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的品种问题
由于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前期建设成本较高,目前循环水养殖只适用于一些名贵鱼种,其他一些经济鱼类不适合进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不仅如此,还有一部分养殖品种极难驯化,导致了适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品种很少,研究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品种成了解决品种少问题的关键,加快适宜工厂化养殖的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顺应大众和企业的发展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饲料安全及质量等问题
由于饲料质量、适用性、水体污染等问题出现,所以加强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优质、高效、价优的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和推广力度成为重点,就饲料营养配方和加工工艺而言,仍需重视开展针对循环水养殖特点的专业饲料,重点开展粪便成型好、利用率高、溶蚀率低、氮磷排放少、水体污染小、沉降速度适宜的饲料研发。
6 .养殖种质退化问题
加大遗传物质的研究,恢复种质资源,多品种进行杂交,亲本择优选用或者多引进新的野生种鱼进行驯化繁育以防出现种质退化现象;提高亲本的质量,尽量避免近亲繁殖;把握好苗种的生产技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尽量让亲鱼自然繁育,减少使用催产剂;尽量选用生态养殖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